亚洲发展博客:建设有复原力的道路:东帝汶的经验教训
COP30:为了确保运输系统的弹性,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及政策和体制改革。道路网络构成了亚太地区互联互通的支柱,将社区与医院、市场和学校等基本服务连接起来,并促进了远距离的经济活动。为了确保这些重要的连接在面临日益增加的风险时保持可靠,必须建立有弹性的运输系统。许多现有和新建的道路继续依赖历史数据和过时的设计标准,这些标准不再反映当前的现实。因此,基础设施越来越容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例如大雨冲刷、山体滑坡、极端高温和海平面上升,使现有设计达到极限,并威胁现有交通网络的可持续性。预计 2016 年至 2030 年,该地区的交通投资需求可能达到约 8.4 万亿美元(每年约 619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道路。因此,使这些投资具有弹性对于确保互联互通和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东帝汶是一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局势脆弱且受冲突影响,地形崎岖多山,埃尔梅拉-法图贝西 (C13) 公路是高地社区的生命线。极端季风降雨多次导致山体滑坡和塌方、导致市场、学校和医疗机构无法通行的地区已得到改善。鉴于东帝汶的脆弱性,其道路机构的能力有限,对采取有效的道路管理做法构成了重大挑战。许多规划工具没有考虑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和危险,因此有关道路建设、维修和保养的决策常常忽视风险。这会导致道路加速恶化、运输成本增加、服务可靠性降低并损害长期可持续性。缩小这一差距对于确保道路投资具有弹性并在面临日益增长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压力时保持有效至关重要。东帝汶最近的经历凸显了自然灾害如何严重破坏连通性。 2021 年 4 月,热带气旋塞罗贾引发暴雨和山体滑坡,影响了 13 个地区的 178,000 多人,冲毁了道路和桥梁,并使社区陷入孤立。即使在典型的雨季,埃尔梅拉等山区也面临着斜坡崩塌和道路塌陷的问题,可能会阻碍交通数周。到 2050 年,东帝汶的降水量预计将增加 10-15%,在高排放情况下极端降雨量将增加 20%,从而增加 C13 等道路长期中断的风险。最新的科学评估警告说,极端天气事件正在对道路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造成更大的损害,突显出迫切需要采取恢复力建设措施,不仅针对个别道路,而且针对整个交通系统。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还预测,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且适应措施仍然不足,到2030年,该地区因灾害造成的平均年损失(包括对运输部门的影响)可能会增加一倍。许多规划工具没有考虑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和风险。不可持续的。相反,一项积极主动的战略至关重要,该战略将多种风险评估以及道路规划、设计和维护各个阶段的自然灾害识别相结合。这一转变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确定高风险路段,这些路段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并且容易遭受洪水、山体滑坡、酷热和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当地社区、政府机构和发展伙伴之间强有力的、基于信任的合作,以支持采用弹性设计标准和机构改革。例如,在东帝汶,一项评估利用预测和岩土工程数据确定了容易发生 C13 山体滑坡的地区;同样,分析确定了故障会引发最有害连锁反应的路线。第二步是加强这些高风险道路的恢复能力。在东帝汶的 C13 公路上,覆盖约 11 公里的高风险路段,这意味着混合工程解决方案,例如地钉、挡土墙和石笼,与使用香根草、加马尔和竹子的自然解决方案相结合,以及能够承受强降雨的超大内衬排水系统。植被还可以稳定土壤并提供遮荫,从而减少人行道上的热应激。第三步是加强机构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根据东帝汶的经验,项目团队将资产管理和灾害风险监测、山体滑坡和洪水应急方案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维护小组(包括妇女)的培训结合起来,以检查斜坡、清理管道和维护植被。如果机构要求不要求工程师考虑未来的降水强度或极端天气事件,许多道路将注定会失败。第四步是将适应措施纳入道路规划、设计和维护。审查未来的道路发展以考虑社区层面的风险和适应措施对于长期基础设施的恢复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与国家灾害风险管理政策保持一致,还需要政府、当地社区和发展伙伴之间建立协作关系。这种信任使得有效提供技术援助和机构支持成为可能,确保风险信息系统地融入规划、设计和维护过程。如果没有这个框架,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也可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在整个亚太地区,各国都认识到,有弹性的道路可以增强从个人资产到整个交通系统的一切。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机构孤岛、有限的能力和缺乏预算可能会阻碍计划和优先事项,但有针对性的适应融资可以填补空白并推动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东帝汶的情况表明,了解全方位的风险并将智能工程与更强大的当地技能相结合可以防止重复损害,保持社区联系并支持公正和可持续的增长。
已发布: 2025-11-19 00:00:00
来源: www.adb.org









